太陽能光熱發電不是一個新鮮事物。近期,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更多的國企央企也在積極參與其中。..,小編就和大伙兒聊聊西藏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應用與解決方案。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新能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光熱發電非常大的優勢在于電力輸出平穩,可做基礎電力、可做調峰;另外其成熟可靠的儲能(儲熱)配置可以在夜間持續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原理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是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采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后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一般來說,太陽能光熱發電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盤式)、菲涅爾式四種系統。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過熱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利用中 央集熱塔作為吸熱器的承載基礎,集熱塔周圍布置一定數量的定日鏡,定日鏡將太陽光反射至集熱塔頂的吸熱器上,加熱傳熱流體到500-1000℃,高溫傳熱流體通過蒸汽發生系統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盤式(又稱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拋物面反射鏡斯特林系統)是由許多鏡子組成的拋物面反射鏡組成,接收在拋物面的焦點上,接收器內的傳熱工質被加熱到750℃左右,驅動發動機進行發電。
菲涅爾式工作原理類似槽式光熱發電,只是采用菲涅爾結構的聚光鏡來替代拋面鏡。這使得它的成本相對來說低廉,但效率也相應降低。此類系統由于聚光倍數只有數十倍,因此加熱的水蒸氣質量不高,使整個系統的年發電效率僅能達到10%左右;但由于系統結構簡單、直接使用導熱介質產生蒸汽等特點,其建設和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即利用槽式拋物面反射鏡進行太陽能熱發電。它是將眾多的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從而可以收集較高溫度的熱能,加熱工質產生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槽式太陽能熱發電主要由四部分組成:鏡場、換熱系統、儲熱裝置和汽輪發電裝置等部分組成。
是以導熱油為代表的熱載體,利用拋物線的光學原理,聚集太陽能,然后將太陽能匯集到集熱管上,集熱管中的導熱油會吸收太陽的能量,導熱油會在太陽能集熱場的流動過程中,溫度從290℃逐漸被加熱到390℃,然后流出太陽能集熱場。被加熱后的高溫導熱油一部分流入蒸汽發生器與水換熱,然后流回太陽能集熱場,而換熱的水變成375℃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發電;另一部分高溫導熱油則通過熱交換器與熔鹽進行換熱流回太陽能集熱場,而換熱后的高溫熔鹽將儲存在高溫熔鹽罐中,待夜間無日照時與導熱油換熱用于夜間蒸汽汽輪機發電。交谷太陽能新一代的太陽能槽式光熱發電系統技術。是以熔鹽為代表的熱載體,利用拋物線的光學原理,聚集太陽能,然后將太陽能匯集到集熱管上,集熱管中的熔鹽會吸收太陽的能量,熔鹽會在太陽能集熱場的流動過程中,溫度從290℃逐漸被加熱到550℃,然后流出太陽能集熱場。被加熱后的高溫熔鹽流入儲熱系統中的高溫熔鹽儲罐中,其中一部分高溫熔鹽會從高溫熔鹽儲罐中流出在蒸汽發生器與水換熱,然后流回儲熱系統中的低溫熔鹽儲罐中,而換熱的水變成375℃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發電;另一部分高溫熔鹽則留在高溫熔鹽儲存在高溫熔鹽罐中,待夜間無日照時繼續輸出換熱用于夜間蒸汽汽輪機發電。
交谷太陽能新一代的太陽能槽式光熱發電系統技術優勢
一,新一代技術直接采用了熔鹽代替了導熱油作為熱載體,熔鹽的價格一般為導熱油的1/6左右,這樣使整個電廠的造價大大得到了降低,另外熔鹽無爆炸性危險比導熱油作為熱載體降低了整個太陽能光熱電廠的防火防爆等級,減少了事故發生率也減少了電廠管閥件的采購成本。
二,采用熔鹽直接進行儲存,省去了二次換熱,這樣減少了換熱損耗,也使系統更為簡單。
三,采用熔鹽后,使系統的運行換熱區間由290℃-390℃變化到了290℃-550℃,使換熱蒸汽問題從375℃提高到了535℃,使蒸汽輪機的熱電轉化效率大大提高。
好了,關于西藏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應用與系統解決方案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如后續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我司網站!